达芬奇事件余波仍在 家具行业将洗牌
家具行情
评估“达芬奇事件”造成的影响,部分媒体报道认为这一事件在家具行业的破坏力不亚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它打击了人们对高端家具的消费信心,甚至在短期内对中国家具行业会构成一定的冲击。
然而,市场对家具的消费需求仍将切实地存在,达芬奇留下的市场空白终将被别的企业所填补,而达芬奇事件还将带来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因此带来行业的新一轮“洗牌”。 记者 梁栋贤
留下空白群雄逐鹿
“达芬奇事件”对高端家具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然而,有不少家具企业因此获得新的市场机遇,以板式家具著称的皇朝家具近期准备引入意大利的百年家具品牌,争抢达芬奇留下的市场空白,营销总监谈军称“绝对是百分百的纯进口品牌”。
而红木家具企业更是逆市飘红,记者采访了多家红木家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表示,在达芬奇事件刚刚发生时,消费者确实对很多产品都产生了怀疑,来看红木家具时,也会对材质问题问个清清楚楚,问的不多,买的更少,采取了相应措施之后,如在产品介绍更明晰地列出木材的名称、产品的产地,并对销售人员进行更专业的培训,近来红木家具的销量有所上升。
消费心理悄然改变
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邓雪松认为,目前在高端市场普遍存在着追捧超出正常商品价值之外的炫富式消费,这种消费行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而文化领域尚未达到相应高度时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达芬奇输入“洋品牌”的方式满足了这一消费心理,同时也获取了可观利润,实际上是各取所需的一个市场行为。
在这一事件后,更多消费者的心理将悄然改变,在消费的过程中更理性地考量商品的实际价值。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伍炳亮认为,红木家具具有资源稀缺且短期难以再生,艺术欣赏性和实用性并重,传统文化内涵浓郁,多年来保值增值的效应稳定而明显,成为了消费者与投资者所青睐的新目标,特别是稀缺名贵材料制作的经典仿古家具的需求还会进一步扩大,价格方面也存在上涨空间,在高端市场出现空白后,红木家具行业未来的发展势头将十分迅猛。
或将催生国际品牌
达芬奇事件的后续影响仍然存在,邓雪松认为,达芬奇事件将主要冲击两个方面,第一是定位中高端消费群体带有洋血统的西式风格现代家具,这类家具中还有一些厂家在国内生产,推广销售则使用国外品牌,将国外品牌作为一个宣传的亮点并获取丰厚利润。第二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国外品牌家具,因为达芬奇事件的影响,国外高端家具品牌的“血统纯正性”容易被质疑,而同品牌同规格产品,国内销售价格远远高于国外价格也是事实,部分消费者会通过这一事件,更加理性地消费。
但邓雪松同时认为,达芬奇事件对中国家具行业的冲击不会是长远的,这一事件主要发生在高端进口的家具行业领域,只占了整个家具行业的一小部分,不足以对行业全局构成长远冲击。而这一事件甚至能够“坏事变好事”,促进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
邓雪松介绍说,近年中国家具企业无论是在设计能力还是加工制作能力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在设计水平上,中国家具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有差距,但这一差距在进一步缩小。而此次“达芬奇事件”的发生也正好给中国家具企业一个警醒的机会。相信在此之后,中国企业会进一步加大产品设计与宣传推广的力度,打造出拥有世界一流设计制作水准,走向世界的知名家具品牌。
而秉承原创设计理念、创立国产知名品牌的中高端家具厂商将最为有利,从长期发展来看,走自主创新、注重质量打造民族名优品牌是正确的,在市场消费行为逐渐摆脱炫富与崇洋的心理之后,将逐渐回归理性。
工商总局:
商家必须做到货真价实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近日在谈到“达芬奇”事件时说,作为商家,必须做到货真价实、产品标识准确真实;作为消费者,则要理智消费,不要盲目崇尚“洋品牌”。付双建是在工商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番话的。
有人称“达芬奇”为“假洋品牌”。对此,付双建表示,目前“假洋品牌”的概念还很难确定,许多中国知名品牌同时也是国际知名品牌,有些企业为了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就给自己注册了有“洋味”的品牌,有些企业注册有“洋味”的品牌却完全是为了迎合一些消费者崇尚“洋品牌”的消费心理。但对工商部门来说,只要企业提出的商标注册申请符合商标法的有关规定,就应予以注册。
付双建说,作为商家,必须做到货真价实,产品标识要准确真实,比如产地是哪就是哪,要给消费者标识清楚;作为消费者,要理智消费,不要盲目崇尚“洋品牌”,现在我们许多国产商品的质量并不差;作为工商部门,则有责任通过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文系酷家乐用户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